韓國當?shù)貢r間12月26日,SKI一名高管表示,SKI希望在2022年之前將動力電池產能提高十倍以上。新能源汽車的不斷發(fā)展必然帶動動力電池產能的節(jié)節(jié)攀升,目前韓系三大電池企業(yè)的產能以及產能計劃又是如何的呢?
SKI:
SKI目前年產能僅為4.7GWh,該公司計劃在2022年前將年度電池產能提高至55GWh。
為了實現(xiàn)產能提升的目標,SKI于2018年8月和11月先后宣布將在中國江蘇常州金壇開發(fā)區(qū)建立動力電池廠以及美國佐治亞州杰克遜縣新建動力電池工廠。美國電池廠預計2019年初開工,2022年投入生產。投產初期年產目標值為9.8GWh,之后會再追加投資將年產能提高五倍多,達到年產能55GWh。而常州的電池廠預計年產能將達到7.5GWh。
此外,SKI還計劃將匈牙利科馬隆電池廠的產能擴大至7.5GWh,還有其位于韓國忠清南道的瑞山市電池廠的產能擴大至4.7GWh。
三星SDI:
2017年三星SDI動力電池全球產能近9.9GWh,計劃到2020年將總產能提升至25-30GWh。
目前,三星SDI在全球四個城市擁有電池生產基地,其中包括中國天津和西安,江蘇無錫也在三星SDI新建汽車電池工廠選址的考慮之中。
2018年11月29日,三星環(huán)新動力電池新建二期工廠項目在西安低調開工建設;12月,三星SDI宣布將新增投資24億美元(約合人民幣166億元)在天津建設動力電池生產線和車用MLCC工廠(多層陶瓷電容器)等新項目。
在海外工廠方面,三星SDI去年11月宣稱計劃在密歇根州底特律附近建設價值6270萬美元的汽車電池廠。
LG化學:
截至2017年年底,LG化學動力電池產能僅為18GWh。2020年LG化學預計將實現(xiàn)動力電池90GWh的產能目標,為2017年產能的5倍。
此前,LG化學定下的2020年產能目標為70GWh。產能目標的提升,意味著LG化學未來這一兩年將動作頻頻擴大產能。目前,LG化學擁有三大動力電池工廠:韓國梧倉工廠、美國霍蘭德工廠以及南京工廠。
去年10月,LG化學在南京濱江開發(fā)區(qū)投資的20億美元建設動力電池項目開工,預計2019年10月開始實現(xiàn)量產,2023年實現(xiàn)全面達產,年產能預計將達到32GWh,可滿足約50萬輛電動車的需求。
此外,LG化學亦宣稱將在波蘭弗羅茨瓦夫投建歐洲最大的電動車電池工廠,年產能到2020年將達到20GWh。項目預計投資16.3億美元。
韓系三大電池巨頭之間已有抱團合作趨勢,去年11月,這三家企業(yè)CEO已經簽署諒解備忘錄,計劃成立下一代1000億韓元(9000萬美元)電池基金,并聯(lián)合研發(fā)下一代電池技術、電池相關材料,包括固態(tài)電池、鋰金屬電池和鋰硫電池等。
此前,韓系電池憑借其優(yōu)良的性能與性價比獲得國內眾多新能源汽車企業(yè)的青睞,市場份額逐步擴大。但隨后,工信部在2016年5月出臺了《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(yè)及產品準入管理規(guī)則》,由于進入目錄是獲得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的前提條件,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(yè)紛紛將韓系電池撤換掉,未能進入目錄的韓系電池所占市場份額急劇縮水,導致此前三星SDI的西安項目、LG的南京工廠的軟包動力電池業(yè)務以及SKI與北汽集團和北京電控合資成立的 “北京電控愛思開科技有限公司”生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。
但是,隨著2018年五月這三家韓系電池企業(yè)在華企業(yè)均已入選今年5月份頒布的《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(yè)白名單(第一批)》名單以及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逐步退坡,預計外資電池企業(yè)將卷土重來,重新占領國內動力電池市場份額。國內電池企業(yè)要想在爭奪中制勝,降低電池生產成本、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將是亟需攻破的難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