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(jù)大眾透露的生產計劃:到2021年,大眾集團計劃在德國茲威考工廠每年生產33萬輛大眾、奧迪和西雅特品牌的電動汽車。面對逐漸攀升的動力電池需求量,大眾表示預計其純電動汽車新車型的電池供應不會出現(xiàn)問題。
據(jù)悉,大眾ID3將是大眾接下來首先推出的車型,在去年9月份在法蘭克福車展首次亮相后,將于今年晚些時候開始批量生產,于2020年中期交付給首批客戶。
大眾品牌管理委員會負責電動汽車業(yè)務的成員Thomas Ulbrich指出,“我可以確認,在我們計劃的頭幾年,已簽訂合同確保充足的動力電池供應?!?。他補充稱,這種情況一直持續(xù)到2023年。
德國媒體認為,在大眾向瑞典Northvolt德國電芯工廠投資10億歐元之后,大眾現(xiàn)有電芯供應商可能會取消合同,而Ulbrich駁斥了媒體的猜測。“他們可能希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壟斷,我們有合同,所以沒人會告訴我們,‘我們不會再給你們供貨了,如果你們無論如何都想建電池廠的話,請自便?!@種情況是不可能發(fā)生的?!?/p>
大眾品牌的目標是到2025年在歐洲、中國和美國的工廠每年生產100多萬輛電動汽車。大眾電動汽車的產能計劃,意味著未來10年,僅在歐洲和亞洲,電池需求將超過3億千瓦時,遠遠超出目前的市場產能。大眾選擇LG化學、三星和SK Innovation為歐洲市場的電池供應商,并選擇寧德時代做為中國的供應商。隨后SK Innovation也將從2022年開始成為北美地區(qū)的合作伙伴。
此前有報道稱,大眾因擔心與三星的供應協(xié)議可能會破裂,正改變其電池采購計劃。據(jù)消息人士透露,大眾目前可能只從三星SDI采購不到5千兆瓦時的電池,而不是最初計劃的20千兆瓦時。
Ulbrich沒有否認關于三星的報道,稱該大眾正在并將繼續(xù)尋找未來的供應,以滿足其不斷增長的需求。他在柏林告訴記者:“然而我們的采購需求在那(第一批)之后仍在繼續(xù)。”“在未來三到五年里,你可能會看到我們一直在就電池進行談判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