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達非核家園目標,臺灣當局設定太陽光電在2025年累積安裝達20GW,亦推出裝置目標1.52GW的太陽光電兩年計劃。TrendForce旗下新能源事業(yè)處EnergyTrend指出,若計劃順利進行,2017年臺灣太陽能需求將上看900MW,與泰國一同躋身全球前十大太陽能市場。在明年全球需求近乎持平下,臺灣可望成為各大廠商搶進的市場。
臺灣太陽能安裝量僅1GW,未來成長空間大
EnergyTrend分析師蔡旻純指出,截至2016年八月止,臺灣太陽能累積安裝量為980MW,過去一年半內(nèi)每月平均安裝量不超過20MW,要達成2025年累積安裝20GW的目標,不啻為重大挑戰(zhàn)。
其中,由于電網(wǎng)問題限制,因此臺灣經(jīng)濟部將優(yōu)先推動電網(wǎng)饋線基礎設施之建置,此后再加速太陽光電安裝腳步。臺灣經(jīng)濟部的太陽光電兩年計劃,擬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屋頂型910MW、地面型610MW,共1.52GW的安裝量。
蔡旻純表示,即使太陽光電兩年目標順利達成,后續(xù)每年安裝量的復合成長率(CAGR)仍需維持約30%,且單年度安裝量都需達2~3GW,才能于2025年累積安裝達20GW,比照前兩年每年僅新增220MW的紀錄,必須奮起直追。此外,還須克服如土地取得、饋線與融資困難等問題,才有可能達成。
躉購費率高效加成,擁PERC技術(shù)臺廠受惠
另一方面,臺灣經(jīng)濟部能源局公告的2017年躉購費率較2016年下降3~6%,但若采高效組件,將可加成6%,使費率與2016年相近甚至更高。此外,為鼓勵安裝率較低的北部區(qū)域與推廣離島的分布式裝置系統(tǒng),以上地區(qū)均享有15%的加成,對未來兩年推廣屋頂型安裝量將有一定的激勵效果。
蔡旻純表示,目前臺灣太陽能本土廠商組件總產(chǎn)能約1.8GW,可滿足短期內(nèi)需。而高效組件部分需的電池片,也是擁有PERC技術(shù)的臺廠較具優(yōu)勢,可望受惠于高效組件規(guī)范。